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响应、综合施策、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实地调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602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文物点复查工作,新发现45处文物点,完成率达37.62%,工作进度位居全省第三。
健全要素,做强支撑。我市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级普查办组建工作,征调文博单位、街道社区、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第三方资质单位等组建普查队伍。市普查办抽调地区文博专家组建市级文物普查专家组,并派驻专员进驻市普查队,实地参与具体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目前,市县两级成立普查办11个、普查队13支。举办“四普”业务培训,切实做到市、县、镇三级全覆盖。加强经费保障,由市普查办统一提供设备清单,目前,市、县两级合计落实普查经费360余万元,保障了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市普查办安排经费20万元,为市普查队购置无人机、电脑等普查必备设备,国家文物局配发的普查设备已全部发放至各县区。
全面覆盖,保证质量。我市文物资源丰富,“三普”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600处,涵盖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近现代重要遗迹等大类。按照“应保尽保、能早尽早、全面保护”的要求,我市全力聚焦实地调查,切实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市普查办加强与住建、水利、资规等部门协同配合,全面系统收集历史建筑、文化景观、工业遗产、水利文化遗产等行业文物线索。建立全市普查周报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地方普查工作进度。强化普查数据质量管理,规范信息录入、图纸绘制、照片拍摄,组织专家深入各县级普查单元开展实地帮扶。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市普查办指导各县区全过程、多形式、多维度开展“四普”宣传工作,统筹各级宣传资源,大力宣传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宣传部门、文物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公告,确定征集范围和种类等,鼓励社会各界踊跃提供线索,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针对市民、村民、学生等不同群体,采取举办“四普”课堂、“四普”结合“送戏下乡”等不同方式,让文物普查的全民知晓度、参与度显著提升,为实地调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如何及时精准地了解群众需求,做好他们的代言人?连日来,淮阴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区四级人大代表开展“进网格促和谐”代表履职建功主题活动,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小区“不淹不涝”、社区居家养老等为重点,走访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详细】
为助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淮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芡实产业与新媒体电商融合发展,构建直播营销合规生态,促进“人、货、场”三要素有效整合。扩容增量,完善产地营销布局。为弥补产业短板,该局与抖音平台共同推出“抖...【详细】
日前,2024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正式公布,淮安共有11处地名文化遗产上榜。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从2022年江苏省开始评定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以来,我市已有33处地名入选,涵盖古城地名,古镇地名,古村落,路、街、巷(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