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阴区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始终把培育高素质农民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先后研究制定《2022年度淮阴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工作意见》,聚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加快催生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
“我们以市农广校为纽带,联合市农科院、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等高校院所,构建‘1+7+N’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运行支撑体系,有效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淮阴区农广校副校长范茂林告诉记者,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把新技术、新理念传递到乡村,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管理经营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我掌握了专业技术,更新了农业经营管理观念。我们农场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农业(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淮安推广示范基地示范点,种植的‘阳光玫瑰’‘妮娜皇后’葡萄连续两届在江苏省优质葡萄评比活动中获银奖。”淮阴区刘老庄镇鑫香印家庭农场负责人薛玉自豪地说。薛玉曾多次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习了机械化耕作、微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农场的葡萄产量从最开始的亩产1000公斤到现在的亩产2000公斤,并远销广州等地。
在薛玉的带领下,周边农户纷纷开始种植葡萄。“我们农场设立‘田间学校’,免费培训指导农户。近年来,农场共举办田间培训30余次,培训农民百余人次。”薛玉说,通过鑫香印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周围农户看到了产业致富的希望,增强了依靠特色水果种植致富的信心。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给予他们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成为当地的农业领军人物,并将这些能人纳入农民培训讲师团和乡土人才骨干队伍。”范茂林说,这种“头雁”领航“群雁”相随的培育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还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同样受益的还有大学生方建业,他利用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在淮阴区马头镇创办江苏常盈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富硒苹果、水蜜桃等高端水果,并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年销售额超300万元。
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目前,全区新型经营主体遍地开花。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增至820家、1280个,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达52个。
淮阴区在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培育模式、建设服务平台,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协会重在通过技术赋能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和教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修养、崇尚科学,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用技术型人才支撑。”淮阴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会长马振勇说。
在协会的带动下,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农场经营者崭露头角。第一届市级创业创优带头人、“冰草女王”丁蓉蓉种植冰草300多亩,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带动120多人就业;渔沟镇西河村家庭农场经营者、学员王威运用为农机加装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走出了无人化农场第一步;学员张海珍回乡创业,承包土地1000余亩,成立农业企业,进行生态种植养殖,注册了有机稻米品牌,带动30多人就业。
此外,淮阴区在开展“半农半读”中职教育的基础上,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办学点,联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农业高升专、专转本学历提升教育,2023年有22名高素质农民参加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专科班学习,15人被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班录取;帮助56名高素质农民学员参加乡村振兴技艺师职业资格评定,有49名高素质农民取得乡村振兴技艺师中级职称;为1044名技能提升型和创业创新型受训农民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随着一位位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在淮阴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