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作为“五社联动”省级试点,清江浦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支撑作用,不断扩大实践场域,助力高效运行,以社工赋能社区善治,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以参与基层“融治理”为契机,推进“五社联动”生根落地。清江浦区提出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五社联动”机制,通过“融治理”提升城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组织专业社工机构进驻10个社区,结成伙伴关系。社工机构配合社区“两委”,将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驻区单位等融合到社区治理主体,将“五社联动”相关工作制度融进社区公共事务治理,将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融入社区治理手段;发挥社工在资源链接和整合上的作用,融聚社区治理与服务资源。社工机构助力的基层“融治理”,激活了“五社”活力。
二是以运营社区社会工作室为锚点,助力“五社联动”机制高效运行。在苏北地区率先于社区层面推进社区社工室示范点建设,并由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进行规范运营。社工室围绕居民需求,利用社工室“驻扎式”的一线服务优势,积极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服务。10个社区社工室制订三项清单3350人份,开展个案服务280人次,组织小组工作活动110单元,举办社区工作活动142场,参加居民3410人次。开展能力提升培训31场(次),链接慈善资源120万元;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32个,招募和培训志愿者330人,推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助力“五社联动”机制持续高效运行。
三是以升级“社区管小区”为契机,扩大“五社联动”的实践场域。清江浦区推行的“社区管小区”治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其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联动机制薄弱等问题也显露出来。在“五社联动”机制下,清江浦区重视社工及其作用发挥,对原“社区管小区”治理模式进行升级与创新。通过“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模式提高了小区公共服务水平和矛盾等处理的效率;借助于“五社联动”机制中“五社”要素分工做法,探索“社区管小区”工作模式下共治各方的角色定位和分工,突出了社会工作者的支撑地位;建立“五社联动”的联席会议机制、信息联动制度和服务联办制度,推动形成多元治理主体协作工作机制,有效提高小区治理的专业性和协同性。
凝聚共识增合力,扛起使命谱新篇。1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淮安市淮阴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区会议中心报告厅开幕。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齐聚一堂、认真履职,为冲刺“双百”目标,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阴...【详细】
举办两届江苏黄瓜节、建成集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我国首个黄瓜博物馆、助力丁集镇(黄瓜)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江苏淮阴黄瓜科技小院成为省内首批获教育部重点支持的科技小院之一,这些都离不开淮安淮阴区科技镇长团团员娄...【详细】
近日,江苏省淮安中学教育集团2023学年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淮安市文通中学举行,集团全体教职工及部分学生参加典礼。评选活动于2024年10月30日启动以来,该集团两校师生员工积极响应。经报名、投票和人选审定三个阶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