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正式公布《2024年国家5G工厂名录》。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推荐,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评审,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钢帘线一厂5G工厂项目入选名录。
自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淮安公司”)落户淮安以来,公司蹄疾步稳抓推进、压茬推进见实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发展的背后,少不了一群人拼搏的身影,他们就是中天淮安公司技术中心团队成员。
“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自动化程度低一直是钢帘线行业转型的痛点。中天淮安公司全力推进智能化建设,引入智能化设备,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实现了从原材料码头运输到生产制造再到成品发货的全流程自动化。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命脉。公司技术中心成立于今年8月,技术中心所有成员从公司落地淮安之初,便一直投身智能化建设,大胆实验、小心求证、谨慎量产,以智能化助力企业发展。”中天淮安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刘兴华介绍,技术中心成员均从公司各分厂一线的技术人员中挑选而来,旨在凝聚精干力量推动技术研发再上新台阶。
用“小而精”形容技术中心再合适不过。目前,技术中心共有成员22名,锚定“技术领先、创新务实、人才培养、降本增效”的愿景和目标,技术中心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联合特钢开发92C高端盘条”“湿拉新型模具开发”“帘线多丝工艺”等项目建设,已取得“消除钢帘线应力的自动调整方法和系统”“一种用于帘线分层扭转的测试装置”“金属绳起鼓检测装置”“一种微合金化72C盘条在密集型钢帘线的应用”“一种钢帘线外绕丝的生产方法”等多项专利。
聚力创新 汇聚发展动能
钢帘线是轮胎的主要骨架材料,对轮胎起到支撑作用,是金属制品中生产难度最大的品种之一,被誉为优特钢线材“皇冠上的明珠”。中天淮安公司能制造出直径仅0.07毫米的钢丝,比正常女性的头发丝还要细。
然而钢帘线断丝是一个复杂且棘手的问题,因为断丝因子遍布生产全过程。为了降低钢帘线断丝率,技术中心积极创新,实时上传基于前后各道工序的生产数据,牵头建立了一套完整、高效的断丝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盘条来料的成分信息获取、大拉监测表面质量、合金性能测试,到合金-湿拉投料、湿拉单丝性能测试,再到湿拉-帘线时效监控、成品帘线性能测试的全过程监控。该系统将断丝因子管控在前道,降低了成品帘线的断丝风险,并可以分析各个盘条、合金线乃至合金DOFF的表现情况,为公司分析供应商来料、改善工艺技术提供数据支撑。
据悉,废丝率和断丝率是衡量钢帘线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今,在断丝管理系统的助推下,中天淮安公司钢帘线一厂的断丝率由2023年度的1.54%降至如今的0.96%,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聚焦发展 助企降本增效
车间内,上千台机器轰鸣,智能化无人生产线飞速运转,一根根钢丝从机器中“吐”出,缠绕成圈,干拉、湿拉、捻绳等各项工序有序运转。这其中藏着技术中心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的密码。
刘兴华介绍,为加速精品钢帘线项目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技术中心构建了先进的设备智能控制平台。基于此平台,技术中心将进一步开发设备最优速度管控系统,该系统能自动识别设备标准生产速度,发挥峰谷电价优势,控制系统自动在峰时状态下完成降速,在谷时状态下恢复标准转速,从而实现避峰就谷生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为公司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如今,该系统已经在公司735台设备中落地使用,每吨产品生产电耗可节省1.3%。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技术引领全方位经营。下一步,技术中心将扎根岗位、攻坚克难,以钢铁精神锻造“钢筋铁骨”,助力公司打造全球最高规范的超高强精品钢帘线示范工程、金属材料深加工首个“灯塔工厂”和钢帘线行业“智改数转”行业标杆,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