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不绝于耳,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奋进的交响乐章……日前,记者走进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各大企业车间,处处可见生产攻坚的场面,折射出园区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
产镇融合 提升发展能级
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原为渔沟工业园区。近年来,该园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按照“产城融合、镇园一体”发展理念,紧紧围绕“3+X”产业体系,聚焦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聚力打造集聚性高、承载力强的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园区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和重要增长极。
建成面积1500亩。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5家,其中省口径列统企业32家,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30亿元,规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超20亿元,同时新增省口径工业列统企业9家,达39家。”淮阴区渔沟镇党委书记、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李红卫介绍,园区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不断加快园区环评规划落地落实,加大园区产业布局优化力度,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加快储备用地开发进度,加大闲置资源盘活力度,切实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
筑巢引凤 加速产业集聚
走进江苏烜业焊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订单,一箱箱焊条从这里被出口到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公司2022年来淮投资建厂,次年3月实现全产线投产,前6个月销售额便突破了2000万元。”江苏烜业焊材有限公司企业代表姜琴美介绍,该公司专业生产各种碳钢和不锈钢焊条,主要应用于造船业,拥有5条完整的生产线和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项目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渔沟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前期的规划审批、厂房建设到正式投产后所面临的用工需求,我们都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精准帮扶。今年产量预计7000吨左右,开票销售收入约6000万元,可出口创汇约800万美元。”姜琴美说。
近年来,渔沟镇紧扣装备制造、鞋服纺织、品牌食品等主导产业,突出项目招引,组建招商小组,与专业机构合作,聚焦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和主导产业项目招引,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实现新突破。
优化服务 满足企业诉求
拥有4条制鞋流水线以及近200套用于制鞋的橡胶塑胶生产设备,2023年实现年产量300万双,年产值2亿元,产品遍布欧美、中东、日韩及非洲等市场……在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淮安九龙鞋业有限公司无疑是一家明星企业。然而,即便是这样的一家企业,也曾遇到制约其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办理不了不动产权证,因此给企业融资带来不小阻力。”淮安九龙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素春告诉记者,渔沟镇政府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在第一时间向淮阴区政府反映了这一情况,在多方协调下,终于成功办理了不动产权证。“这样的营商环境,增强了我们生产经营的信心。公司成功融资1000万元,并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资金近600万元、新增2条生产线,每个月产能提高了40万双。”左素春说。
为了持续优化园区的营商环境,渔沟镇始终坚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做到“零跑腿”,实现“五证联发”,降成本、优服务、提效率,打造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
2月25日,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对本市的乡村振兴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此次调研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中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响应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的要求,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详细】
近年来,盱眙县在经济发展的征程中始终积极探索、奋勇前行。该县古桑街道精心谋划2025年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工作,致力于为街道经济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深入市场调研,明确产业定位。街道领导班...【详细】
今年以来,淮阴区聚焦乡村群众法治需求,深化“平安法治乡村行”活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法治保障作用,实现法律服务“沉”下去,为民办事“实”起来。搭建“法治议事会”,探索法治讲堂新模式。以“民主法治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