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3日讯(记者 鞠然)中药冰淇淋、中药奶茶、中药面包、中药药膳……近年来,一股“中药+”的热潮在餐饮圈蔓延,遍地开花,展示了中药与现代食品结合的更多可能,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热潮中最富争议的要数上海某甜品店推出的药膳冰淇淋了,每种产品都融入了中药草本元素,并称有草本功效,包括薄荷西瓜霜、野菊开心果、川贝枇杷膏等热门口味。铺天热议中不乏质疑之声:中药加到冰淇淋里,还能发挥中药的功效吗?
“这些中药冰淇淋从名字上看,应该是有清利头目、去火等作用。但中药的性味归经各异,具有不同的寒热温凉属性,在使用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体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山西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邹本贵指出,中药并非全然无毒副作用,因此含中药元素的食品在广泛推广前应建立严格的规范体系。比如薄荷、菊花等凉性药物对于体弱质虚、脾胃虚寒的人,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作为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对消费者有明确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今年八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四种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至此我国食药物质总数已达106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谢明勇表示,“我国‘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药食同源’食疗产品对慢病防控是有帮助的。”
追溯历史,从汉代医生张仲景的当归羊肉汤,到现代家庭炖鸡、炖肉时常加入的肉桂、豆蔻等香料,中药与食材的结合早已深入人心。邹本贵认为,历史上这些将中药融入食物的实践,其实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传承,‘中药+’餐饮也并非现代的创新之举。在食物、饮品中加入中药材,如果应用得当,确实能达到一定的调养作用。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日推出的两款乌梅汤便是这一理念更为科学合理的现代呈现。这两款乌梅汤分别针对成人和儿童的不同体质和需求,精选乌梅、山楂、陈皮等中药材,精心熬制而成。其中,“乌梅养胃汤”适用于成人,有助于生津止渴、祛湿除烦;“乌梅开胃汤”则专为儿童设计,能开胃健脾促消化。以此为例,邹本贵肯定了目前市场上按照中医理论区分适用人群、明确功能主治的“中药+”产品,他表示,“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做出的含有中药成分的食品和饮品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作用,这也应该是未来中药餐饮产业发展的方向。”据悉,一些中药茶饮店已经开始提供体质自测服务,顾客可根据结果选择饮品和甜品。
“中药+”餐饮的走红,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药与食品的融合并非简单堆砌,如何在保证中药效果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口味和市场需求,将成为“中药+”餐饮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孩子现在愿意和我聊天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2月20日下午,整理摆放好沙盘,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淮浦学校心理咨询师尤峰的手机收到家长发来的一条信息。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涟水县积极响应教育...【详细】
近年来,洪泽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龙头”医院能力,优化基层医疗资源布局,打牢基层医疗服务基础,实现区域医共体实质化运行,落实区域促进生育各类举措,确保医疗服务上下贯通、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助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详细】
2024年,淮阴区坚持用实干诠释初心,用奋斗践行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奋力谱写服务人民的健康“新答卷”。持续推进改革纵深发展织牢健康服务网络。组建以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淮阴区疾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