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淮安网 » 要 闻 » 淮安 » 正文

“苏北腹地”跃升“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淮安何为?

2025-04-21 14:23:17 来源:上观新闻

以项目为锚、枢纽为翼、产业为核、人才为源

2024年,淮安GDP突破5400亿元,7.1%的增速不仅在江苏独占鳌头,更领跑长三角。从“苏北腹地”向“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跃升,“淮安速度”正在重塑发展坐标。

项目锻造发展引擎

2024年,淮安平均每周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个、新开工11个、新竣工8个;50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达34个,其中19个实现首期竣工投产。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在江苏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淮安13项增幅位居全省前三,8项位列第一。

龙头项目牵引效应显著,中天钢铁投资202亿元打造全球领先的轮胎钢帘线生产基地,年产能将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天合光能追加投资50亿元建设高效光伏电池项目。

“十四五”期间,淮安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导向,连续五年以“新春第一会”部署项目攻坚,推进项目招引“4833”、项目建设“1533”工程,深化“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工业投资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淮河华商大会、台商论坛、全球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吸引海内外优质资源集聚。

中天钢铁厂区,内河船运码头。

沪淮同城、抵港直装

淮安地处长三角北部几何中心,300公里半径覆盖超1亿人口。淮安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省内河首位,并获马士基航运内河CCA业务港资质。创新打造“沪淮同城、抵港直装、内外贸同船”等服务品牌,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口岸收费动态保持全省最低,通关整体时长全省最短。

“123出行交通圈”,助力淮安打造长三角北翼物流中枢,即1小时市域通勤、2小时畅行长三角、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未来,淮安要借“枢纽经济”之利,形成高铁网络“米字形”八向辐射、内河二级航道五向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新格局。

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淮安以工业强市为战略,深度对接长三角产业分工,培育“7+3”先进制造业与“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如今,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块千亿级产业集群已成为淮安产业的“压舱石”。

新一代电子信息方面,淮安将依托现有优质资源,聚焦半导体全产业链,推进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检测等全产业链发展。荣芯半导体12英寸晶圆厂、达方电子月产200万台键盘等项目形成集聚效应。

新能源产业方面,成功引入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阿特斯等百亿级“旗舰”项目、南高齿等龙头项目落地。捷泰新能源是全球单体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淮安将剑指成为全省光伏电池集聚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比亚迪在淮安投资建设全球唯一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全部投产后具备年产年产能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能力,年产值超150亿元,并与韩泰轮胎、纽泰格等配套企业协同,比亚迪计划打造全球最先进的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淮安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涵盖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及配套服务的产业体系,成为苏北地区汽车产业重要增长极。

2024年,淮安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比重达78.1%、较“十三五”末提高23.1个百分点。

淮安经济开发区智慧谷全貌。

产才融合激活创新动能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科教产业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葛玉海介绍,淮安经开区聚焦“创新之核”建设,持续深化“才聚淮水畔 智汇经开区”人才工作品牌,构建了引育留用的全链条人才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靶向引才,精准对接产业赛道。聚焦“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绘制产业“引才图谱”,锁定生物健康、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赛道。通过“以赛引才”“以会聚才”等形式,定期举办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年招引“小而美”人才项目60个,实现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引育突破,全年集聚新增高层次人才190余名。

产教育才,双向奔赴破解需求。依托驻区高校资源,建立产教联合体,摸排校地融合供需清单,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组织校企专场对接会,促成技术合作项目。

暖心留才,深化“千企百校”协同创新行动,营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生态。落实“益企赋能”人才企业服务制度,对人才科技项目实行精细化跟踪管理。坚持人才服务“五必到”机制,组织全区180多名人才服务专员深入企业,推动形成“存增互促、引育一体”的发展格局。

协同用才,发挥产业发展优势,紧扣重点人才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去年,解决重大技术难题15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5项。

今年,淮安计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90亿元,将陆续建设“八向放射”高铁枢纽、高品质公路运输枢纽、现代化水运设施体系、国际化航空货运枢纽,以枢纽“流量”加力经济“增量”。随着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运河之都”淮安正以项目为锚、枢纽为翼、产业为核、人才为源,奋力擘画长三角北部中心城市的现代化答卷。

责任编辑:吴青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苏北腹地”跃升“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淮安何为?

以项目为锚、枢纽为翼、产业为核、人才为源2024年,淮安GDP突破5400亿元,7.1%的增速不仅在江苏独占鳌头,更领跑长三角。从“苏北腹地”向“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跃升,“淮安速度”正在重塑发展坐标。项目锻造...【详细】

上观新闻淮安2025/04/21

淮安人大:牢记殷切嘱托 聚力改革创新 矢志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体系建设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体系建设,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淮安人大2025年“新春第一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周毅亮目标、划重点、鼓干劲,发出了深入贯彻全省人大“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详细】

“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淮安2025/04/21

以戏为媒,以河为脉:大型话剧《北上》淮安站上演

千年运河奔涌不息,百年故事照见今朝。4月19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指导,杭州演艺集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滨江区委宣传部、拱墅区委宣传部、临平区委宣传部出品,中央戏剧学院...【详细】

钱江晚报文化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