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chinahuaian.com.cn
中国淮安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淮安网> 新闻> 江苏>正文内容
  • 江苏:向“新”而行,创出产品“出海”新优势
  • 2024年08月15日来源:江苏经济报

提要: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也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带来了新优势。“如果仍像过去一样,一味地‘卷’人工、‘卷’低端产品线,很难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突出重围。”

编者按 江苏外贸火了!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苏货物贸易进出口2.68万亿元,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5%,增幅较全国高2.4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7%。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织的背景下,江苏外贸企业“军团”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全球贸易中塑造新优势?盛夏时节,记者走进省内多家外贸企业进行调查走访,通过“新、拼、绿、护、通”这5个关键字,讲述外贸创“新高”背后的江苏故事。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的工人们正专注于变频风冷螺杆、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机组等一系列制冷设备的最终组装和调试工作。不久后,它们将陆续踏上前往阿联酋、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旅程,为全球客户带去绿色高效的制冷解决方案。“随着夏季气温的不断攀升,东南亚和中东等市场对节能空调的需求愈发旺盛,因为我们产品的稳定性比较高,能够适应沙漠地区炎热的环境,今年已为多家大型药厂、酒店、商超、医院提供绿色低碳综合解决方案和产品,其中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额已经实现同比增长166%。”该公司首席运营官吴小泉对记者说。

天加是江苏制造业品牌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企业产品热销海外,离不开“新”这一关键字。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身处制造业大省,我省广大外贸企业致力于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抢占国际市场,推动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持续跃升,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生产排班率已达到100%”

新产品带来更广市场前景

向“新”而行,便是天加这些年海外订单量持续增长的一大秘诀。“以智慧洁净环境与绿色能源为目标,天加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年研发投入超销售收入的4.5%,实验室用电量已经连续10年超过生产和办公用电。”吴小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天加已经建成近200个实验室,其中50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天加高效制冷机房解决方案在南京德基广场、广州地铁、新加坡Alexandra Point等多个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带来了高于行业平均线80%以上的节能水平。这一点,吴小泉给出一组数字更能印证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公司产品带来的技术优势:“应用该技术的广州地铁新塘站,每年可节约用电约76.4万千瓦时,单个站点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36吨,综合节能率较普通机房高46.2%。”目前,天加已逐步向为客户提供EMC模式服务的系统供应商和服务商转型,即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商转向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为客户提供以节省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投资方式,这也为公司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瞄准行业发展新趋势进行产品更新,同样是江苏润邦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的一大方向。7月4日,梅雨暂歇,骄阳似火,映衬着企业内生产一线热火朝天的繁忙。记者在该企业位于苏州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区的生产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车间里加紧对一批龙门起重机的横梁、轮胎、支架、楼梯等部件进行局部组装。户外的总装场地上,40余台起重机整齐排列,等待出口至埃及、土耳其等国家。“我们在手订单充足,目前全部车间都在开足马力,生产排班率已达到100%。”虽然忙得连轴转,但井喷的订单需求让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戴文祥脸上写满了笑容。

随着全球港口基建陆续发力,集装箱起重装备需求持续旺盛。今年上半年,润邦工业进出口总额较去年同比增长超40%。能够成为全球垂直领域行业头部企业、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客户,除了依赖于长期以来对产品品质的严格把控,也离不开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也让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更有竞争力。”该公司项目总监欧阳明月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已取得起重机械技术领域多项专利授权,并将其应用到生产中,有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目前企业超过一半的产品出口中东、中南美洲以及非洲等国际新兴市场,下半年,我们将累计有35台起重机产品发往国外,贸易总额达2亿元人民币。”

“新造船订单已排期至2029年”

新技术锻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造船业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我国造船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江苏是全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东起南通启东、西至扬州仪征的沿江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带,聚集了江苏全省80%的船舶海工制造企业。今年上半年,我省出口各类船舶500.2亿元,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72.1%。江苏造船业为何能保持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数据背后,折射出的科技创新、绿色智能和产业集聚,见证了江苏船舶产业提质升级的“新航迹”。

7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无锡江阴的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造船区域的生产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船体的分段制作。船台上,一艘为希腊TMS公司建造、完全由中船澄西自主研发的82600吨散货船正在进行总段搭载。“今年上半年,中船澄西造船、修船和新兴产业三大外贸板块经营承接均实现同比增长,成绩喜人。目前,我们手中持有的新造船订单已排期至2029年,同一个造船周期内,甚至有五六家船东排队竞争船位。”该公司总经理周建祥对记者说。

船舶订单建造周期长,对船东而言,当前航运市场高位运行,能否尽早拿到新船至关重要,因此,生产“爆单”也成为企业研发设计人员眼中“幸福的烦恼”。虽然市场存在着不确定性,但在该公司总工程师任强看来,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加大技术创新是船企打造“硬核”实力的密码。“以往的船舶订单,通常是由国外专门的设计公司设计好船型后,再由我们船厂对船舶结构及配套设备等进行生产总装。这种模式下,不仅需要我们向设计公司支付一笔高额的设计费用,也不利于公司掌握造船核心技术、增强在行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任强说。为此,公司近年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产品研发、生产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核心能力,研发出88800吨散货船型这一全新一代绿色船型,实现各项设计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在提高船舶建造工艺性、轻量化等技术创新前提下,首次将8万吨级船型载重吨提升至89000吨以上,显著提升了船舶的运营经济性。

一艘同样吨位的自卸船,有了新质生产力的加持,单船价值与传统散货船相比,能提升4倍左右。今年上半年,中船澄西新造船承接外贸订单近120亿元,订单涵盖了常规燃料和甲醇双燃料82600吨散货船、常规燃料和甲醇双燃料MR油轮、自卸转运船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外贸订单均为中船澄西自主设计、开发,进一步推进了公司从“澄西制造”到“澄西创造”的实践。

“人员减半,产值翻番”

新模式盘活企业发展内生动能

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模式更新,苏企也在加速“出海”的过程中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成长新空间。7月8日,在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加紧赶制订单,为也门等国家生产的农化制剂灌装生产线已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等待客户上门验收。“得益于以智能加工、智能包装、智能仓储等组成的智能运维系统,公司订单完成的速度大大提高。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同比增长120%。”该公司副总裁司马铃告诉记者,相较于我国,国外尤其是东南亚等国家的工业化、智能化基础较为薄弱。金旺智能研发的这类自动化生产设备,品质高且操作简单便捷,因而受到众多国外客户的青睐。

外贸业务的全线飘红,离不开企业在创新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使得自身推出的高效率、低能耗的生产设备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在司马铃看来,企业所理解的新质生产力,即新技术、新服务、新制造、新业态这“四新”。“比如,我们聘请国外专家团,并与国内部分高校合作联合进行研发技术攻关,使其更符合国外客户的需求,多款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其中,我们的专利产品——喷雾流化造粒DF(压力喷雾造粒)智能产品线,攻破了传统DF产品高塔粒度和水分不易控制的技术难点,在将造粒主塔从原先的30米降至10米内、显著降低生产线投资成本的同时,还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的一次合格率以及生产安全性能;我们在越南、泰国、印尼等国搭建本地化服务团队,以此更加及时高效地服务客户;我们还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借此开拓更多市场……”

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也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带来了新优势。“如果仍像过去一样,一味地‘卷’人工、‘卷’低端产品线,很难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突出重围。”在司马铃看来,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叫作“人员减半,产值翻番”。为此,公司一方面大力发展硬件自动化,另一方面全面拓展产品运维的软件系统平台,不仅有效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还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内部运行周转的效率。“依托我们的设备运维数字平台,不仅可以将设备停机率从20%减半至10%,还能将综合生产效率单线提升15%以上,同时有效减少设备对人工的依赖。”司马铃表示,如今,公司的出海战略正从过去单纯依赖成本优势,逐步转型为技术优势。向“新”而行、提“智”增效,为企业竞逐国际市场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